白居易〔唐代〕
文昌列宿徵还日,洛浦行云放散时。鹓鹭上天花逐水,无因再会白家池。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唐临为官
刘昫 〔五代〕
太常引·姑苏台赏雪
张可久 〔元代〕
【双调】寿阳曲_担春盛,问
贯云石 〔元代〕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刘克庄 〔宋代〕
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赵令畤 〔宋代〕
思帝乡·闺怨
商景兰 〔清代〕
鸳帐冷,烛光浮。帐冷光浮梦短,思悠悠。 添得满腔憔悴,满身愁。纵到花间月底,意难留。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周邦彦 〔宋代〕
临江仙(南楼席上寿张守)
王质 〔唐代〕
万年欢(有感)
水调歌头(中秋饮南楼呈范宣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