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三代士,学以济物成。惓惓致泽心,岂在口耳精。
圣涯去已远,随世图功名。不有奎聚贤,斯道孰主盟。
天命凛攸畏,人穷亦堪矜。体用收一原,庶无沗所生。
我从归田来,间入新安城。过从得周君,岭海人中英。
尚友古贤豪,不与流俗争。黉宫受规约,一一知躬行。
文章谢葩藻,材器多恢宏。有时奉檄往,署事花封厅。
一挥举错间,居然得民情。刻覈我何有,迂阔劳讥评。
屈指九寒暑,松桧无渝青。孤舟载行李,夹路闻歌声。
惟时秋雨霁,祖道开江亭。屏山翠可飧,练水濯发明。
一杯属君饮,及此天衢亨。达道须壮年,日月无留停。
丈夫志有在,岂为春花荣。蹇予洛党裔,茕茕抱遗经。
况生紫阳里,半世惭幽贞。习魔固有种,放罪容归耕。
所愿天子圣,众彦登王庭。君行倘有合,凤鸟一日鸣。
治教炳前烈,周道无欹倾。吾党重遗思,远大兹发萌。
睽违意难极,斜阳下林坰。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谷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免;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邪?”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还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先生仁且勇。若以义请而强委重焉,其何说之辞?”于是撰书词,具马币,卜日以受使者,求先生之庐而请焉。
先生不告于妻子,不谋于朋友,冠带出见客,拜受书礼于门内。宵则沫浴,戒行李,载书册,问道所由,告行于常所来往。晨则毕至,张上东门外。酒三行,且起,有执爵而言者曰:“大夫真能以义取人,先生真能以道自任,决去就。为先生别。”又酌而祝曰:“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又酌而祝曰:“使大夫恒无变其初,无务富其家而饥其师,无甘受佞人而外敬正士,无昧于谄言,惟先生是听,以能有成功,保天子之宠命。”又祝曰:“使先生无图利于大夫而私便其身。”先生起拜祝辞曰:“敢不敬蚤夜以求从祝规。”于是东都之人士咸知大夫与先生果能相与以有成也。遂各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
十月六日,云窝主者设燕于清香亭,侑卮者东平玉无瑕张氏也。酒半,张氏
乞手乐章。为赋双飞燕调,俾度腔行酒以佐主宾。
玉无瑕,春无价,清歌一曲,俐齿伶牙。斜簪剃髻花,紧嵌凌波袜。玉手琵
琶弹初罢,怎教他流落天涯。抱来帐下,梨园弟子,学士人家。 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