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铄赵生,载德相绍。挺此令嶷,素质皎皎。投迹清规,研思至道。
拟秋厉节,晞春振藻。
厉节伊何,如霜之荣。怀玉匿采,抱兰秘馨。藏器俟贾,潜秀养英。
海蓄其流,山积其壤。表崇望显,源深润广。仰惟我友,含光昧爽。
谁谓未章,今将宣朗。
守真良难,知德者鲜。贤不闷时,乐在为善。陟彼弥高,流川日远。
无忧不至,敦尔攸践。
道有夷险,遇有通否。骥不称力,士贵所履。识归要会,岂嫌涂轨。
苟非德义,于我糠秕。
泉竭龙逝,树茂鸟聚。郁彼北林,招其侪侣。嗟我孤根,枝叶胥胥。
岁寒靡托,远播江渚。
济济京华,俊乂并凑。悠悠遐裔,我独是赴。哀此离群,悲彼孤陋。
非无新好,人则惟旧。
义著往叶,分珍来裔。庶几与子,终兹不叙。岂如冬夏,寒暑易节。
斯诚既者,信不待誓。
实望嘉赠,披怀发中。直谅未闻,属致谦冲。投于幽谷,诫之已崇。
客过行云,虚其旋风。
导以水柔,示以火急。宽猛相济,孰能企及。古人难慕,洪流叵挹。
躯小裁博,余将焉袭。
翟氏载离,陈张终辱。交以时利,胡能不黩。窃怪吾子,自疑末俗。
愧以沙砾,何言金玉。
曹摅(?—308年),字颜远,曹魏大司马曹休曾孙,卫将军曹肇之孙,谯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官至襄城太守、征南司马。曹摅善治地方,爱民如子,担任临淄令期间更被称为“圣君”。其生平见载于《晋书·良吏传》中,张隐《文士传》中亦简载其生平。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