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登三峰,不知高若兹。青天实咫尺,凡骨焉能梯。
回观万象妙,顿忘所历疲。千尺㠉第一,高崖势倒垂。
阻绝登峰路,如与人相持。冉冉回心字,至今使我危。
井底垂铁绠,风雨藏蛟螭。寄目于手足,左右相因依。
入㠉篆壁蜗,出㠉摩空翚。飞猿一线过,犁沟险倍之。
面削不受屐,额凸绠难施。天然得霤道,深阔称一犁。
相传老君力,再拜沟旁祠。沟上最险者,二匾势倾攲。
苍龙岭崭甚,万丈竖深溪。长剑倚天外,此语善品题。
三峰无此岭,万古知是谁。如人伸一臂,接引其下为。
早与众人约,部伍宜整齐。隘处鱼贯上,坦处雁行驰。
胜境辍行玩,歧路告众知。议会然后进,庶几免参差。
岂知乌合辈,难束以程规。鸟分而兽散,各自为东西。
宗土祠以上,更无一人随。独笑莲花巅,纲寻洗头池。
身与云俯仰,目荡天四陲。书生眼孔小,易题山水诗。
一邱与一壑,下笔兢淋漓。见此大山水,气夺难措辞。
或题数千言,通套而支离。我来书所见,聊以备追思。
李寄(1628-1700),江阴人,字介立,号因庵,萍客,又号昆仑山樵,白眼狂生,三因居士。母周氏原为徐霞客妾,方孕而被正妻逐出,嫁江阴周庄定山李氏,生一子名李寄,因介于徐李两姓,又历明清两朝,故字介立。博学能文,著有《天香阁文集》七卷,《天香阁外集》一卷,《搔首一笑》等诗集二十四卷。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不知乎 一作:不知其;西东 一作:东西)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有不见者 一作:有不得见者)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百年复几许,慷慨一何多!子当为我击筑,我为子高歌。招手海边鸥鸟,看我胸中云梦,蒂芥近如何?楚越等闲耳,肝胆有风波。
生平事,天付与,且婆娑。几人尘外相视,一笑醉颜酡。看到浮云过了,又恐堂堂岁月,一掷去如梭。劝子且秉烛,为驻好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