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哀郢

屈原 屈原〔先秦〕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鼂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
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
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蹠。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凌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
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慼。
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难持。
忠湛湛而愿进兮,妒被离而障之。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老天爷的指令变化无常啊,为什么老百姓震荡遭殃?
百姓妻离子散不能相顾啊,正当仲春二月逃往东方。
离开了故乡而去向远方啊,沿着长江夏水四处流亡。
走出郢都城门我悲伤怀恋啊,甲日的早晨我就起航。
从郢都出发离开了故里啊,远道茫茫尽头在哪方?
一齐举桨我乘船徘徊啊,伤心的是不能再见君王。
望着参天梓树只有叹息啊,泪珠纷纷像雪霰一样。
过了夏首我向西漂浮啊,回望郢都已不见了门墙。
心中牵挂不舍悲伤怀恋啊, 前路茫茫不知落脚何方。
顺风过浪我沿江而行啊,于是漂泊彷徨客游他乡。
我乘着波涛浮泛漂流啊,似鸟儿急速飞翔能栖息哪方?
心里郁结却不能开解啊,心中思绪百转不能舒畅。
我继续荡舟向下漂游啊,逆上洞庭又顺飘到长江。
离开世世代代的故乡啊,如今飘飘荡荡来到东方。
我的灵魂梦想归去啊, 没有一时一刻忘记故乡。
背朝夏浦向西思念郢都啊,故都渐远我心悲伤。
登上水边高地纵目远望啊,姑且舒解我忧心愁肠。
这里地广民安却让我哀伤啊,两岸古遗风也使我悲怆。
面对陵阳将往哪里啊 江水茫茫又要南渡到何方?
怎不知大厦已成废墟啊,两个东门为何遭芜旷。
心中不悦已经很久啊,忧伤与愁苦紧紧相接。
郢都的归路那么遥远啊,长江和夏水也不能渡涉。
突然被逐是因为不被信任啊,未回郢都今历九载。
愁惨郁结心情不能舒畅啊,困苦失意心中惨伤。
外表奉承一副媚态啊,实则脆弱并且操守不定。
忠心耿耿地只望得到进用啊,可嫉妒纷纷来加阻挡。
那尧舜的行为多么高尚啊,高远难及可近云霄。
那些谗人心怀嫉妒啊,竟给尧舜蒙上不慈的罪名。
楚王憎恨那含蓄的美德啊,却喜欢那些人眩惑的激昂。
小人们奔走钻营却日渐进选啊,贤人见弃愈疏愈远。
尾声:放开我的眼光四下观望啊,祈望什么时候回去一趟。
鸟儿飞再远也要飞返故乡啊,狐狸死时头会向出生山冈。
我真的不是有罪才被流放啊,日日夜夜我哪能忘记故乡!

注释
九章:《楚辞》篇名,是屈原所作的九篇散诗的合集。
郢(yǐng):郢都,战国时期楚国都城,今湖北江陵。
皇天:上天,老天。皇是大之意。纯命:指天命有常。
震:震动,震惊。愆(qiān):过失,罪过。震愆:指震惊、遭罪。这两句子的意思是:上天变化无常,为何让百姓受震惊遭罪过?
方:正当。仲春:夏历二月。迁:迁徙,指逃难。这两句的意思是:人民背井离乡,妻离子散,正当二月向东逃难。
去:离开。故乡:指郢都。就:趋,往。
遵:循,顺着。江夏:指长江和夏水。夏水是古水名,在今湖北省境内,是长江的分流。
国门:国都之门。轸(zhěn)怀:悲痛地怀念。
甲:古时是以干支纪日的,甲指干支纪日的起字是甲的那一天。鼂(zhāo):同“朝”,早晨。这两二句的意思是:走出国门,我心里悲痛地怀念着郢都,甲日的早晨,我踏上了行程。
闾(lǘ):本指里巷之门,代指里巷,里巷是居民区。
荒忽:心绪茫然。一说指行程遥远。焉极:何极,何处是尽头。一说,极,至也。这两句的意思是:从郢都出发离开了所居住的里巷,心绪茫然,不知何处是尽头。或曰:前路茫茫,不知何往。
楫(jí):船桨。齐扬:一同举起。容与:舒缓的样子。
哀:悲伤。君:指楚王。这两句的意思是:双桨齐举,船儿缓行,我哀伤再没有见君王的机会了。
楸(qiū):树名,落叶乔木。长楸:高大的楸树。太息:叹息。
涕:泪。淫淫:泪流满面。霰(xiàn):雪粒。
过:经过。夏首:地名,在今湖北省沙市附近,夏水的起点,长江在此分出夏水。西浮:诗人由夏水经夏首入江,本应顺流东下。因依恋不舍,再看一眼龙门,故反向西浮。后面才“运舟”(回船)向东。一说自西向东漂浮。东汉王逸认为“言己从西浮而东行”。郭沫若认为“心思向西而船行向东”。
顾:回顾,回头看。龙门:郢都的东门。这两句的意思是:经过夏首,向西浮行,回顾龙门,已望不见了。
婵(chán)媛(yuán):心绪牵引,绵绵不绝。
眇(miǎo):同“渺”,犹辽远。蹠(zhí):践踏,指落脚之处。这两句的意思是:情思缠绵,心怀悲伤,前程渺远,不知何处是落脚之处。
顺风波:顺风随波。从流:从流而下。
焉:兼词,于是,于此。洋洋:飘飘不定。客:漂泊者。这两句的意思是:顺水随波,从流飘荡,从此漂泊无归,作客异乡。
凌:乘。阳侯:传说中的大波之神,这里指波涛。氾滥:大水横流涨溢。
翱翔:飞翔的样子,这里比喻飘流的样子。焉:何。薄:止。这两句的意思是:乘着起伏汹涌的波涛前进,恍惚如鸟儿飞翔于天,何处是栖止之所?
絓(guà):牵挂。结:郁结。解:解开。
蹇(jiǎn)产:结屈纠缠。释:解开,消除。这两句的意思是:心思牵挂郁结,不能解开,愁绪结屈纠缠,不能释然。
运舟:行舟。下浮:向下游漂行。
上洞庭:指入洞庭湖。下江:下入长江。
去:离开。终古之所居:祖先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指郢都。
逍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这里指漂泊。
恙(qiāng):发语词,楚方言,有乃之意。
须臾:时间很短暂,犹言顷刻。反:同返。这两句的意思是:于是我的灵魂想回归故乡,我何曾有顷刻的时间忘记返乡。
背:背对着,指离开。夏浦:地名,指夏口(在今湖北武汉)。西思:思念西方,指思念西面的郢都。
故都:指郢都。
坟:指水边高地。一说指水边高堤。
聊:姑且。舒:舒展。
州土:这里指楚国州邑乡土。平乐:和平快乐。或言土地平阔,人民安乐。
江介:长江两岸。遗风:古代遗留下来的风气。这两句的意思是:看到国土辽阔,人民安乐和自古遗留下的淳朴民风,止不住悲伤感叹。
当:值。陵阳:地名,在今安徽省青阳县。一说陵阳在今安徽省安庆南。焉至:至何处。一说,陵阳指大的波涛。这里指波涛不知从何处而来。
淼(miǎo):大水茫茫的样子。焉如:何往。这两句的意思是:到了陵阳,还要到那里去?南渡这茫茫大水,又往何方?
曾不知:怎不知。夏:同厦,大屋,这里当指楚都之宫殿。
孰:谁。一作何。两东门:郢都东向有二门。这两句的意思是:没想到郢都繁华宫阙已经化为丘墟,有谁使郢都的两座东门变成一片荒芜?
怡:乐。
惟:发语词。郢路:通向郢都之路。辽远:遥远。
江:长江。夏:夏水。涉:渡水。这两句的意思是:想那回郢都之路是多么遥远,长江和夏水又深不可渡。这两句的意思是:郢都不能回。
忽:指时间过得快。信:相信。—说不信是不被信任,下句的不复是不复被信任。
复:指返回郢都。根据此句“九年”的计算,屈原在顷襄王时被流放是在顷襄王十三年(公元前年),至白起破郢的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年)首尾正是九年。这两句的意思是:时间过得真快,仿佛令人难以相信,流放已九年未回郢都。
郁郁:郁积的样子。不通:指心情不通畅。
蹇:发语词,楚方言。侘(chà)傺(chì):怅然独立,形容失意者的茫无适从。戚:同戚,忧伤。这两句的意思是:我愁思郁积,心情不畅,怅然独立,内心伤悲。
外:表面。承欢:指承君主之欢。
谌:诚,实在。荏弱:软弱。持:同恃。难持,即很依靠。这两二句的意思指斥那些蔽贤误国的人,说他们表面上巧言佞色,以奉承君王的欢心,实际上靠不住。
湛湛:厚重的样子。进:进用。
被:同披。被离,犹披离,纷乱的样子。鄣:同障,阻碍,遮蔽。这两句的意思是:怀着深厚的忠心,愿意进用于君王,但嫉妒纷纷,阻塞了我的仕进之路。
尧舜:传说中上古的两位圣明的君主。抗行:高尚伟大的行为。
杳杳:遥远。薄:近。这两句的意思是:尧舜行为高尚,目光远大,几乎可接近上天。
被:覆盖,这里犹言加在身上。不慈之伪名:不慈爱的虚假的恶名。不慈:不爱儿子。尧、舜传位于贤人,不传儿子,又传说尧曾杀长子考监明,所以战国时有人说他们不慈。《庄子·盗跖》篇曰:“尧不慈,舜不孝。”又曰:“尧杀长子,舜流母弟。”
憎:憎恶。愠(yùn)惀(lǔn):不善言辞。修美:高洁美好。
好(hào):爱好,喜欢。夫(fú)人:彼人,那些人。忼慨:同慷慨,这里指装腔作势地发表激昂慷慨之言辞。这两句的意思是:君王憎恶忠诚老实、高洁美好的人,却喜欢小人装腔作势的慷慨激昂之辞。
踥(qiè)蹀(dié):小步行走貌。
美:美人,指贤人。超远:远。逾迈:犹愈迈,越发远行。以上两句的意思是:小人奔走钻营,日益接近君王,贤人却越来越远离朝廷。
乱:乐章最末叫乱,后来借用作为辞赋最后总结全篇内容的收尾。
曼:眼光放远。流观:四处观望。
冀:希望。一反:即一返,返回一次。这两句的意思是:放开我的眼光向四方眺望,希望还能返回一次郢都,但何时才能实现?
反:同返。
必:必定。首丘:头向着所居住生长的山丘。这两句的意思是:鸟总是要飞回自己的故乡,狐狸到死时,头也要朝着自己出生的山丘。
信:确实。弃逐:指放逐。
之:指故乡郢都。这两句的意思是:确实不是我的罪过而遭到放逐,我何尝忘记过郢都!▲

鉴赏

  《哀郢》结构上最为独特者,是用了倒叙法,先从九起前秦军进攻楚国之”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起,到后面才抒写作诗当”的心情。这就使诗人被放以来铭心难忘的那一幅幅悲惨画面,一幕幕夺人心震、摧人肝肺的情景,得到突出的表现。

  《史记·屈原列传》载,楚顷襄王立,令尹子兰谗害屈原,屈原被放江南之野(郢都附近长江以南之地)。《楚世家》又载顷襄王元起“秦大破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秦军沿汉水而下,则郢都震动。屈原的被放,也就在此”。

  此诗不计乱辞,可分为五层,每层三节。前三层为回忆,第四层抒发作诗当”的心情,第五层为对造成国家、个人悲剧之原因的思考。乱辞在情志、结构两方面总括全诗,为第六层。

  诗的开头,诗人仰天而后,可谓石破天惊。此下即绘出一幅巨大的哀鸿图。“仲春”点出正当春荒”节,“东迁”说明流徙方向,“江夏”指明地域所在。人流、汉水,兼道而涌,涛声哭声,上干云霄。所以诗中说诗人走出郢都城门之”腹内如绞。他上船之后仍不忍离去,举起了船桨任船飘荡着:他要多看一眼郢都!他伤心再没有机会见到国君了。“甲之鼌(朝)”是诗人起行的具体日期和”辰,九起来从未忘记过这一天,故特意标出。第一层总写九起前当郢都危亡之”自己被放”情景。

  诗作第二层,为“望长楸而太息兮”以下三节,写船开后仍一直心系故都,不知所从。“长楸”意味着郢为故都。想起郢都这个楚人几百起的都城将毁于一旦,忍不住老泪横流。李贺说:“焉洋洋而为客,一语倍觉黯然!”因为它比一般的“断肠人在天涯”更多一层思君、爱国、忧民的哀痛。诗中从“西浮”以下写进入洞庭湖后情形,故说“顺风波”(而非顺江流),说“阳侯之氾滥”,说“翱翔”,等等。

  “将运舟而下浮兮”以下三节为第三层,写继续东行”心情。“运舟”指驾船、调转船头。“上洞庭”言由洞庭湖北行,“下江”言顺流而下。去之愈远,而思之愈切。诗人之去,可谓一桨九回头,读之真堪摧人泪下。

  “当陵阳之焉至兮”以下三节为第四层,写诗人作此诗当”的思想情绪。在这一层中才指出以上三层所写,皆是回忆;这些事在诗人头脑中九起以来,魂牵梦萦,从未忘却。“当陵阳之焉至兮”二句为转折部分,承上而启下。此陵阳在江西省西部庐水上游,宜春以南。《汉书·地理志》说:“庐江出陵阳东南”,即此。其地与湖湘之地只隔着罗霄山脉。大约诗人以为待事态平息,可以由陆路直达湖湘一带(俱为楚人所谓“江南之野”),故暂居于此。

  诗作第五层,即“外承欢之汋约兮”以下三节,承接第四层的正面抒情,进而揭出造成国家危难之根源。朝廷那些奸佞之徒善于逢迎奉承,不仅因为他们无能,还因为他们无忧国忧民之心,只知为了一己的利益而诬陷正直之士,所以在治国安民方面实在难以倚靠。但关键还在于当政者喜好怎么样的人。“憎愠惀之脩美兮,好夫人之忼慨”,便是屈原对顷襄王的评价。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最高统治者。作品表现的思想是极其深刻的。

  诗的前三层为回忆,其抒情主要通过记叙来表现;第四、五层是直接抒情。乱辞总承此两部分,写诗人虽日夜思念郢都,却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国的痛苦和悲伤。“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语重意深,极为感人。全诗章法谨严,浑然一体。

  诗作结构上表现了很大的独创性:一,开头并未交待是回忆,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四句为一节,三节为一层意思,很整齐。语言上的特点是骈句多,如“去故乡而就远,遵江夏以流亡”、“过夏首而西浮,顾龙门而不见”、“背夏浦而西思,哀故都之日远”等,既富有对偶美,也有助于加强感情力度。在风格上,徐焕龙《楚辞洗髓》谓之“于《九章》中最为凄惋,读之实一字一泪也”,诚然。 ▲

创作背景

  《哀郢》当作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史记·屈原列传》载,楚顷襄王立,令尹子兰谗害屈原,屈原被放江南之野(郢都附近长江以南之地)。《楚世家》又载顷襄王元年“秦大破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秦军沿汉水而下,则郢都震动。屈原的被放,也就在此时。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国家迁都,百姓流亡,屈原写下了这首哀悼郢都沦亡的诗篇。

简析

  《哀郢》是《九章》中的一篇,为一首骚体诗。此诗采用了倒叙法,先从九年前秦军进攻楚国之时自己被放逐,随流亡百姓一起东行的情况写起,到后面抒写作诗当时的心情。全诗乱辞之前可分为五层,每层三节。前三层为回忆,其抒情主要通过记叙来表现;第四、五层是直接抒情:第四层抒发作诗当时的心情,第五层为对造成国家、个人悲剧之原因的思考。乱辞在情志、结构两方面总括全诗,写诗人虽日夜思念郢都,却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国的痛苦和悲伤。全诗章法谨严,浑然一体,情思沉挚,感人至深。

屈原

屈原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湖心亭看雪

张岱张岱 〔明代〕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赏析 注释 译文

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元好问元好问 〔金朝〕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赏析

【双调】殿前欢_秋日湖上倚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秋日湖上

倚吟篷,障西风十里锦芙蓉。照沧浪似入桃源桐,欠个渔翁。冰泉泻翠筒,玉液浮银瓮,罗袖擎金凤。团香弄粉,泛绿依红。

次酸斋韵二首

钓鱼台,十年不上野鸥猜。白云来往青山在,对酒开怀。欠伊周济世才,犯刘阮贪杯戒,还李杜吟诗债。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唤归来,西湖山上野猿哀。二十年多少风流怪,花落花开。望云霄拜将台,袖星斗安邦策,破烟月迷魂寨。酸斋笑我,我笑酸斋。

离思二首

夜啼乌,柳枝和月翠扶疏。绣鞋香染莓苔露,搔首蜘厨。灯残瘦影孤,花落流年度,春去佳期误。离鸾有恨,过雁无书。

月笼沙,十年心事付琵琶。相思懒看帏屏画,人在天涯。春残豆蔻花,情寄鸳鸯帕,香冷荼蘼架。旧游台谢,晓梦窗纱。

西湖晚晴

总宜船,绿情红意雨余天。盈盈皓月明如练,棹举冰田。神仙太乙莲,图画崔徽面,才思班姬扇。新诗象管,古调冰弦。

客中二首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锦缠头,粉筝低按舞〔凉州)。佳人一去春残后,香冷云兜。晴山翠黛愁,绿水罗裙皱,细柳宫腰瘦。梨花暮雨,燕子空楼。

赏析 注释 译文

落梅风·蔷薇露

马致远马致远 〔元代〕

蔷薇露,荷叶雨,菊花霜冷香户。梅梢月斜人影孤,恨薄情四时辜负。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庭芳·山抹微云

秦观秦观 〔宋代〕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万点 一作:数点)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歌子·荷盖倾新绿

程垓程垓 〔宋代〕

荷盖倾新绿,榴巾蹙旧红。水亭烟榭晚凉中。又是一钩新月、静方栊。
丝藕清如雪,橱纱薄似空。好维今夜与谁同。唤取玉人来共、一帘风。
赏析 注释 译文

步蟾宫·闰六月七夕

顾贞观顾贞观 〔清代〕

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恨无端、添叶与青梧,倒减却、黄杨一寸。
天公定亦怜娇俊,念儿女,经年愁损。早收回、溽暑换清商,翻借作,兰秋重闰。
赏析

尉迟杯·七夕怀静怜

朱彝尊朱彝尊 〔清代〕

吴绫白,偏爱缝双袖鸦翎黑。
多应北里新妆,怕堕寻常标格。
微风帘额,看露叶,中庭尽秋色。
记鳞鳞,月底疏云,曾照勾阑吹笛。
一自细马驮归,剩罗帕、当时别泪偷拭。
最恨初鸿,衔芦塞上,不递愁人消息。
枉飞度、河桥山驿。
想柳外、高楼长如昔。
更何年,并坐穿针?
六度凄凉今夕。
赏析 注释 译文

一叶落·泪眼注

朱彝尊朱彝尊 〔清代〕

泪眼注,临当去,此时欲住已难住。
下楼复上楼,楼头风吹雨。
风吹雨,草草离人语。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 2023 全齐百科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