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秋夜寄皇甫冉郑丰

刘方平 刘方平〔唐代〕

洛阳清夜白云归,城里长河列宿稀。
秋后见飞千里雁,月中闻捣万家衣。
长怜西雍青门道,久别东吴黄鹄矶。
借问客书何所寄,用心不啻两乡违。

注释

黄甫冉、郑丰:二人均为刘方平的好友。皇甫冉之前有《之京留别方平》诗。
刘方平:唐朝诗人。
清夜:清静的夜晚。
长河:指天河、银河。
列宿:指群星排列。
捣万家衣:指万家传来的捣衣声。古人有秋夜捣衣制寒衣寄于远方亲人的习俗。
西雍:京城长安所在地,是黄甫冉、郑丰两人客居之地。
青门:汉青门外有霸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以“青门”泛指送别之处。
东吴:指两人家乡。
黄鹄矶:在今武汉市蛇山西北,其上有黄鹤楼。
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江河当中的石滩。
客书:指诗人友人的书信。
何所:何处。指哪里,什么地方。
不啻:无异于。啻:只,仅仅。

赏析

  首联写洛阳的夜景。清静的夜晚,白云已回到了家中,只见天上的天河已没有了夏日的浩瀚,皎洁的月光笼罩全城,整个夜空只有几个稀疏的星星的闪烁。本联起笔不凡,视野阔大,写洛阳秋夜天高云淡,月华似水,清辉笼罩着静谧的古城。

  颔联中的“秋”“雁”“月”“捣万家衣”这几个意象。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或分别友人的怀念之情,因此,诗人们常以鸿雁作为书信的象征,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思念之情。而关于“月”与“捣衣”,唐王朝沿用府兵制,应征人员的衣服武器俱得自备。所以,每到清寒时节,在家的女子就要在劳作之余趁夜为戍边的丈夫准备寒衣。而唐朝时民间衣料依然是苎麻葛,需砍来苎麻煮后再捣而成葛布然后再制衣。此时,征人之妻不仅承受着赶制戎衣的沉重负担,在精神上还承受着征夫音讯不通、长年不归的煎熬。她们往往借助“捣衣”的劳作表达对丈夫牵肠挂肚的思念之情、盼归愿望。所以它们都是唐诗中表示思念的常见的典型意象。所以诗人选用的这几个意象,从其本身我们就能看到其中蕴含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在手法上,“见”是视觉描写,展现的是作者眼前所见。而诗人所见的大雁高飞之处远达千里,所以所写的是远观之景。而后句的“闻”则是听的意思,诗人听见捣衣声采用的是听觉描写。而炼制苎麻捣成葛布,这声音必不会如大雁般千里之外还能听到,所以“月中闻捣万家衣”所写的是近闻之景。

  在写作思路上,“秋后见飞千里雁”必然是白天所见之景,正是因为看见大雁南飞,深感凉意,发觉寒冬将至,所以人们才会趁夜,诗人也才能“月中闻捣万家衣”。诗人这两句诗,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由白天看见秋寒意象引发月下闻捣衣,也符合当时人们生活的日常逻辑,思路顺畅。

  颈联写作者在青门道送别了自己的友人,要和家在东吴黄鹄矶友人作长久的离别。“青门”点出送别地点,“长怜”表现了诗人对客居异乡的朋友的无限同情和怜惜。“久别”写出了诗人无友人相伴的孤独寂寞,又暗含思念好友和渴望早日相见的厚意。

  尾联宕开一笔,作者想问一问,写给友人书信该寄往哪里呢?不知道皇甫冉郑丰两个人是否已经回到东吴还是仍然客居西雍,渺无定踪,才不知道寄书当向何处。我对你的一片用心如果不能到达,这无异于彼此之心在两处违背。

刘方平

刘方平

  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 ,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

王维王维 〔唐代〕

危径几万转,数里将三休。
回环见徒侣,隐映隔林丘。
飒飒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静言深溪里,长啸高山头。
望见南山阳,白露霭悠悠。
青皋丽已净,绿树郁如浮。
曾是厌蒙密,旷然销人忧。

赏析

真娘墓 墓在虎丘寺。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真娘墓,虎丘道。
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
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
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
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赏析

杨柳枝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南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赏析 注释 译文

杨氏之子

刘义庆刘义庆 〔南北朝〕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赏析 注释 译文

学弈

佚名佚名 〔先秦〕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赏析

【双调】风入松 寓意

汤舜民汤舜民 〔元代〕

杜鹃啼过落花多,天气近清和。道人不管公家事,一樽酒抚掌而歌。吞海壮
怀寂寞,看山老眼摩挲。六龙飞去迅如梭,谁挽鲁阳戈?百年半逐云飞尽,青山
旧白发婆娑。但是石田茅屋,休言金谷铜驼。 寻春不遇
  洞房香冷辟寒犀,花压翠帘低。弱红娇黛春无力,素鸾玉燕斜飞。鸳枕雨
云幽梦,鲛绡风月须题。一声啼画楼西,屈指又春归。等闲老却铅华粉,绿阴
满青子累累。莫问刘晨去远,可怜杜牧来迟。 钱塘即景
  乱云如叶雨如丝,梅子乍青时。小□□□□余事,北窗下美酒盈卮。翠碗蔗
溶蜜汁,銮□藕□□□。□□当户碧参差,掩映万年枝。江南舶棹随风至,乌纱
润白苎滋滋。未拟兰舟避暑,且将纨扇题诗。 题货郎担儿
  杏花天气日融融,香雾蔼帘栊。数声何处蛇皮鼓,琅琅过金水桥东。闺阁唤
回幽梦,街衢忙杀儿童 肚然一叟半龙钟,知是甚家风。担头无限□□物,希奇
样簇簇丛丛。不见木公久矣,可怜多少形容。
赏析

天仙子

赵令畤赵令畤 〔宋代〕

宿雨洗空台榭莹。下尽珠帘寒未定。花开花落几番晴,春欲竟。愁未醒。池面杏花红透影。
一纸短书言不尽。明月清风还记省。玉楼香断又添香,闲展兴。临好景。心似乱萍何处整。
赏析 注释 译文

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华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
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红满地,遗钿不见,斜迳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欷歔酹酒,极望天西。(红满地 一作:经前地 斜迳 一作:斜径)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欧阳修 〔宋代〕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细把君诗说。怅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 2023 全齐百科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