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攀龙〔明代〕
令子清标领太常,持衡东省旧为郎。才因藻镜知秋水,胎本明珠产夜光。
天上旌旂悬日月,人间竹帛映冰霜。虽然燕赵多奇士,已让高风在北堂。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
张养浩 〔元代〕
踏莎行·小径红稀
晏殊 〔宋代〕
忆王孙·夏词
李重元 〔宋代〕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宋代〕
扬州慢·琼花
郑觉齐 〔宋代〕
浪淘沙·写梦
龚自珍 〔清代〕
清平乐·凤城春浅
陈允平 〔宋代〕
念奴娇·天南地北
施耐庵 〔元代〕
玉烛新·白海棠
顾太清 〔清代〕
西江月·批宝玉二首
曹雪芹 〔清代〕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