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晏殊 晏殊〔宋代〕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时光只知道催人老去,不理解人世间的多情,你看长亭送别时,伤心的泪水滴到衣衫上,连喝醉酒也不能使自己忘却烦恼。
昨夜,急促的西风刮的梧桐树叶飒飒作响,月色惨淡,朦朦胧胧,我的美梦不断地被惊醒,不知何处的高楼上传来大雁凄厉的叫声。

注释
只解:只知道。
不信:不理解。
离亭:古代人在长事短亭间送别.因此称这些亭子为离亭。亭:建在路上供行人休歇的长亭。
春衫:春天所穿的衣服。此处指年少时穿的衣服,唐代张籍《白纻歌》:“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衫称少年。”
淡:惨淡清冷。
胧(lóng)明:模糊不清,此指月光不明。胧,朦朦胧胧。
频:屡次。
高楼雁一声:化用自唐代韩偓《生查子》:“空楼雁一声,远屏灯半灭。”。

参考资料:

1、陈耳东,陈笑呐.《情词》.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218
2、汪政.《无可奈何花落去:二晏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16
3、春华.《宋词三百首》.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5:33
4、李志敏.《宋词名家名篇鉴赏》.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58
5、林霄.《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82
6、王易.《词曲史》.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53-54

赏析

  此词以情感曲折细腻见长,与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一般构思有别。“时间”句与“离亭”匈,将时间空间交织在一起,于是,“长恨”便通过小小“泪滴”形象地折射出来。短短四句胜过万语千言。下片只用“西风”、“淡月”便勾划出秋夜的凄清。在此无可奈何之际,离妇的渺茫希望只能寄托给迷蒙的梦境。然而一声雁唳,却又将她从梦中唤醒,无情的现实更增添雁归而人未归的失落与惆怅。尽管如此,凄凉落寞之中仍暗暗透出一种乐观的希望。温润秀洁,境象高远,颇能引发读者的遐想。

  “时光只解催人老”这是每一个珍惜时光的人同样都有的感受。看似平常,细想起来,所谓“时光”,到底是怎么回事,它除了每时每刻催人老去,还有别的什么意义,词人一入手就端出“时光”这个问题逼到人们眼前,逼着人们不能不点头承认: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实。这样就先把读者的感情有力地调动起来了。

  “不信多情,长恨离亭”人,是宇宙间富有感情的生物,照理,在亲人之问,不应该永远彼此分开,永远在离别之中过日子吧。可是,尽管不相信事情会如此不妙,事实却又正是如此。再想想吧,人一天天的老下去,又一天天的隔别着。如今,不相信的不由不相信了。这又怎能不使人为之慨叹不已。

  “泪滴春衫酒易醒”因为感时光之易逝,怅亲爱的分离,无可开解,只有拿酒来暂时麻木一下自己;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可见连酒也不能使自己暂时忘却烦恼。

  以上几句,三层抒发,一层比一层迫紧。惊心于时光易逝,这是一。想不到有情人长期隔别,这是二。企图忘却而又不能忘却,这是三。三层意思,层层相扣,层层拉紧,把读者投入强烈的心情震荡之中。于是,在下片,词人进一步给以更具体、更浓密的形象,使读者的心灵震荡达到最高的频率。

  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已经是“泪滴春衫酒易醒”,忽然西风飒飒,桐叶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抬头一看,窗外淡淡月色,朦胧而又惨淡,仿佛它也受到西风的威胁。

  “好梦频惊”写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又一齐奔集而来。此时,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这里,“好梦频惊”四字为点睛之笔,承上启下,把室中人此际的感受放大成为一个特写的镜头,让人们充分感受其中沉重的分量。

  “何处高楼雁一声”写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凌乱交织之中,突然飞出一声高亢的哀鸣。这一声哀厉的长鸣,是如此突如其来,使众响为之沉寂,万类为之失色。这是孤雁的哀唳,响彻天际,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绪提升到一个顶峰了。这一声代表什么呢?是感觉秋已经更深吗?是预告离人终于不返吗?还是加剧室中人此时此地的孤独之感呢?不管怎样,它让人们想得很远、很沉,一种怅惘之情使人不能自已。

  但总的说来,此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词人不会让自己沉溺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他在沉思默想,觉悟到要把握住自己的感情,进而更透彻地去理解人生和世界。像此词结句,用意是何等超脱高远,它把感情升华到一个更加明净的境界。

参考资料:

1、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第二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400-401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作者由于离别后音信难得,由此产生离别之思。于此同时,作者又把离别与时光无情、年华渐老联系起来,形成了双重的无奈和感伤。此词就是在作者这两种感情的影响下写出的。

参考资料:

1、刘孝严.《中华古诗词选》.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204
2、张海鸥.《唐诗宋词经典导读》.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185
晏殊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猜您喜欢
赏析

田园乐七首

王维王维 〔唐代〕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赏析 注释 译文

宴清都·连理海棠

吴文英吴文英 〔宋代〕

绣幄鸳鸯柱,红情密、腻云低护秦树。芳根兼倚,花梢钿合,锦屏人妒。东风睡足交枝,正梦枕瑶钗燕股。障滟蜡、满照欢丛,嫠蟾冷落羞度。
人间万感幽单,华清惯浴,春盎风露。连鬟并暖,同心共结,向承恩处。凭谁为歌长恨?暗殿锁、秋灯夜语。叙旧期、不负春盟,红朝翠暮。
赏析

南乡子·一叶碧云轻

冯煦冯煦 〔清代〕

一叶碧云轻,建业城西雨又晴。
换了罗衣无气力,盈盈,独倚阑干听晚莺。
何处是归程?
脉脉斜阳满旧汀。
双桨不来闲梦远,谁迎?
自恋苹花住一生。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

温庭筠温庭筠 〔唐代〕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赏析

青玉案(采莲女)

陈允平陈允平 〔宋代〕

凉亭背倚斜阳树。过几阵、菰蒲雨。自棹轻舟穿柳去。绿裙红袂,与花相似,撑入花深处。
妾家住在鸳鸯浦。妾貌如花被花妒。折得花归娇厮觑。花心多怨,妾心多恨,胜似莲心苦。
赏析

醉桃源

陈允平陈允平 〔宋代〕

东风开到坼桐花。游蜂初报衙。兽环微掩是谁家。琐窗金绣纱。
环佩小,领巾斜。绿云双髻鸦。佯羞无限托琵琶。笑拈萱草芽。
赏析

醉落魄

张抡张抡 〔宋代〕

秋高气肃。西风又拂盈盈菊。挼金弄玉香芬馥。桃李虽繁,其奈太粗俗。
渊明雅兴谁能续。东篱千古遗高躅。人生所贵无拘束。且采芳英,潋滟泛_醁。
赏析

西江月

张抡张抡 〔宋代〕

四序常如转毂,百年须待春风。江梅何事向严冬。早有清香浮动。
只为六阴极处,一阳已肇黄宫。阴阳迭用事何穷。此是乾坤妙用。
赏析

宝鼎现(上元上江西刘枢密)

石孝友石孝友 〔宋代〕

雪梅清瘦,月桂圆冷,天街新霁。想帝辇、三朝薄暮,催促烛龙开扇雉。正拜舞、捧玉卮为寿,花满香铺凤髓。罄禹穴、胥涛万顷,春入南山声里。
鼎轴元老诗书帅。体宸衷、双奉亲意。勤色养、行春惜花,夜欢宴、瑶池衣彩戏。鼓淑气、遍湖山千里。惊破慳红涩翠。笑那个痴儿无赖。
打得金鱼坠地。休念太守当年,曾手把青藜照字。对珠帘云栋,收拾太平歌舞辍。庆母爱、小宽王事。余沥□肠,看不日、归步沙堤,又赞重华孝治。
赏析

传言玉女

石孝友石孝友 〔宋代〕

雪压梅梢,金袅柳丝轻敛。锦宫春早,乍风和日暖。华国翠路,九陌绮罗香满。连空灯火,满城弦管。
月射西楼,更交光照夜宴。万人拥路,指鳌山共看。花旗翠帽,到处朱高卷。归时常是,漏残银箭。
© 2023 全齐百科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