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清代〕
忆食时初竟晓梅妆,对面饱端相。是天生两口,甜恩苦怨,总要同尝。
还把檀郎二字,细嚼当槟榔。漱水休倾却,中有脂香。
闻道别来餐减,只相思一味,当作家常。想靓犀微露,剔着假思量。
惩桃花煮成红粥,早拚他心里葬春光。侬只梦胡麻熟否,不梦黄粱。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太常引·仙机似欲织纤罗
辛弃疾 〔宋代〕
寄生草·间别
查德卿 〔元代〕
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王雱 〔宋代〕
好事近·湘舟有作
文廷式 〔近现代〕
翠岭一千寻,岭上彩云如幄。云影波光相射,荡楼台春绿。仙鬟撩鬓倚双扉,窈窕一枝玉。日暮九疑何处?认舜祠丛竹。
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毛滂 〔宋代〕
点绛唇·小院新凉
纳兰性德 〔清代〕
三部乐·商调梅雪
周邦彦 〔宋代〕
更漏子·金雀钗
温庭筠 〔唐代〕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欧阳修 〔宋代〕
鹊桥仙·送粉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