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臣〔明代〕
昔人读书处,瀑水香炉峰。年往碑仍在,云深嶂若重。
长风吹落日,林壑上秋容。何意都门旧,今遥此地逢。
李舜臣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刻舟求剑 / 楚人涉江
佚名 〔先秦〕
【双调】湘妃怨_春情柳芽笺
张可久 〔元代〕
四块玉·马嵬坡
马致远 〔元代〕
朝中措·清明时节
张炎 〔宋代〕
浣溪沙·杨花
陈子龙 〔明代〕
更漏子·相见稀
温庭筠 〔唐代〕
唐多令
张林 〔两汉〕
浣溪沙(泛舟还余英馆)
毛滂 〔宋代〕
好事近
程垓 〔宋代〕
浣溪沙(为王参议寿)
赵长卿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