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季札观周乐 / 季札观乐

左丘明 左丘明〔先秦〕

  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美哉!思而不惧,其周之东乎!”为之歌《郑》,曰:“美哉!其细已甚,民弗堪也。是其先亡乎!”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为之歌《魏》,曰:“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

  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见舞《象箾》、《南龠》者,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濩》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见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吴国公子季札前来鲁国访问……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鲁国人让乐工为他歌唱《周南》和《召南》。季礼说:“美好啊!教化开始奠基了,但还没有完成,然而百姓辛劳而不怨恨了。”乐工为他歌唱们《邶风》、《庸风》和《卫风》。季礼说:“美好啊,多深厚啊!虽然有忧思,却不至于困窘。我听说卫国的康叔、武公的德行就像这个样子,这大概是《卫风》吧!”乐工为他歌唱《王风》。季札说:“美好啊!有忧思却没有恐惧,这大概是周室东迁之后的乐歌吧!”乐工为他歌唱《郑风》。季札说:“美好啊!但它烦琐得太过分了,百姓忍受不了。这大概会最先亡国吧。”乐工为他歌唱《齐风》。季礼说:“美好啊,宏大而深远,这是大国的乐歌啊!可以成为东海诸国表率的,大概就是太公的国家吧?国运真是不可限量啊!”乐工为他歌唱《南风》。季札说:“美好啊,博大坦荡!欢乐却不放纵,大概是周公东征时的乐歌吧!”乐工为他歌唱《秦风》。季礼说:“这乐歌就叫做正声。能作正声自然宏大,宏大到了极点,大概是周室故地的乐歌吧!”乐工为他歌唱《魏风》。季礼说:“美好啊,轻飘浮动!粗扩而又婉转,变化曲折却又易于流转,加上德行的辅助,就可以成为贤明的君主了”乐工为他歌唱《唐风》。季礼说:“思虑深远啊!大概是帝尧的后代吧!如果不是这样,忧思为什么会这样深远呢?如果不是有美德者的后代,谁能像这样呢?”,乐工为他歌唱《陈风》。季札说:“国家没有主人,难道能够长久吗?”再歌唱《郐风》以下的乐歌,季礼就不作评论了。
  乐工为季札歌唱《小雅》。季礼说:“美好啊!有忧思而没有二心,有怨恨而不言说,这大概是周朝德政衰微时的乐歌吧?还是有先王的遗民在啊!”乐工为他歌唱《大雅》。季礼说:“广阔啊!乐工为他歌唱《颂》。季礼说:“好到极点了!正直而不傲慢,委曲而不厌倦,哀伤而不忧愁,欢乐而不荒淫,利用而不匮乏,宽广而不张扬,施予而不耗损,收取而不贪求,安守而不停滞,流行而不泛滥。五声和谐,八音协调;节拍有法度,乐器先后有序。这都是拥有大德大行的人共有的品格啊!”
  季札看见跳《象箫》和《南龠》两种乐舞后说:“美好啊,但还有美中不足!”看到跳《大武》时说:“美好啊,周朝兴盛的时候,大概就是这样子吧。”看到跳《陬》时说:“圣人如此伟大,仍然有不足之处,做圣人实不容易啊!”看到跳《大夏》时说:“美好啊!勤于民事而不自以为有功。除了夏禹外,谁还能作这样的乐舞呢!”看到跳《陬箫》时说:“德行达到顶点了!伟大啊,就像上天无所不覆盖一样,像大地无所不容纳一样!虽然有超过大德大行的,恐怕也超不过这个了。观赏达到止境了!如果还有其它乐舞,我也不敢再请求观赏了!”

注释
(1)吴公子札:即季札,吴王寿梦的小儿子。
(2)周乐:周王室的音乐舞蹈。
(3)工:乐工。《周南》、《召南》:《诗经》十五国风开头的两种。以下提到的都是国风中各国的诗歌。
(4)始基之:开始奠定了基础。
(5)勤:劳,勤劳。怨:怨恨。
(6)邶(bei):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汤阴南。庸: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新乡市南。卫: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淇县。
(7)康叔:周公的弟弟,卫国开国君主。武公:康叔的九世孙。
(8)《王》:即《王风》,周平王东迁洛邑后的乐歌。
(9)郑: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新郑一带。
(10)细:琐碎。这里用音乐象征政令。
(11)泱泱:宏大的样子。
(12)表东海:为东海诸侯国作表率。大公:太公,指国开国国君吕尚,即姜太公。
(13)豳(bin):西周公刘时的旧都,在今陕西彬县东北。
(14)荡:博大的样子。
(15)周公之东:指周公东征。
(16)夏:西周王跷一带。秦:在今陕西、甘肃一带。夏声:正声,雅声。
(17)魏:诸侯国名,在今山西芮县北。
(18)沨沨(feng):轻飘浮动的样子。
(19)险:不平,这里指乐曲的变化。
(20)唐:在今山西太原。晋国开国国君叔虞初封于唐。
(21)陶唐氏:指帝尧。晋国是陶唐氏旧地。
(22)令德之后:美德者的后代,指陶唐氏的后代。
(23)陈:国都宛丘,在今河南淮阳。
(24)郐(kuai):在今河南郑州南,被郑国消灭。
(25)讥:批评。
(26)《小雅》:指《诗·小雅》中的诗歌。
(27)先王:指周代文、武、成、康等王。
(28)《大雅》:指《诗·大雅》中的诗歌。
(29)熙熙:和美融洽的样子。
(30)《颂》:指《诗经》中的《周颂》、《鲁颂》和《商颂》。
(31)倨:傲慢。国嗝:同“逼”,侵逼。携:游离。荒:过度。囫处:安守。底:停顿,停滞。
(35)五声:指宫、商、角、微、羽。和:和谐。
(36)八风:指金、石、丝、竹、翰、土、革、本做成的八类乐器。
(37)节:节拍。度:尺度。
(38)守有序:乐器演奏有一定次序。
(39)《象箾(shuò )》:舞名,武舞。《南龠)(yuè):舞名,文舞。
(40)《大武》:周武王的乐舞。
(41)《韶濩hù》:商汤的乐舞。
(42)惭德:遗憾,缺憾。
(43)《大夏》:夏禹的乐舞。
(44)不德:不自夸有功。
(45)修:作。
(46)《韶萷》:虞舜的乐舞。
(47)帱(dào):覆盖。
(48)蔑:无,没有。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学批评

  《季札观周乐》是《左传》中一篇特别的文章,它包含了许多文学批评的因素。季札虽然是对周乐发表评论,其实也就是评论《诗》,因为当时《诗》是入乐的。马瑞辰说:“诗三百篇,未有不可入乐者。……左传:吴季札请观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并及于十二国。若非入乐,则十四国之诗,不得统之以周乐也”① 虽然,脱离了音乐的诗或许少了感发作用,而周乐中的舞已不能再现,但毕竟季札评论的周乐,其文字主体还能在《诗经》中看到。所以我们可以从《季札观周乐》中总结出传统文学批评的一些特点。

文学与政教
  中国的文学一开始就很重视同政教的关系,这在文学没取得独立地位,获得自觉发展的早期,更是如此。《诗经》最先并非作为纯文学作品出现,相反的,它有具体实际的使用场合。比如“春秋时政治、外交场合公卿大夫‘赋诗言志’颇为盛行,赋诗者借用现成诗句断章取义,暗示自己的情志。公卿大夫交谈,也常引用某些诗句”。②并且,诗的采集,是有意识为政教服务的。“古者天子命史采诗谣,以观民风”,③“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④文学既然重视其社会功用,文学批评自然也强调政治教化。这集中体现在《论语》中: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文学作品有感染力量,能‘感发意志’,这就是兴。读者从文学作品中可以‘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这就是观。群是指‘群居相切磋’,互相启发,互相砥砺。怨是指‘怨刺上政’,以促使政治改善。”⑤
  从季札对周乐的评论看,他正是把音乐(文学)和政教结合起来了。他认为政治的治乱会对音乐(文学)发生影响,也就是说可以通过音乐(文学)去“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因为政治的治乱会影响人,而人的思想感情又会反映到音乐(文学)中来。所以季札能从《周南》、《召南》中听出“勤而不怨”,《邶》、《鄘》、《卫》中听出“忧而不困”。音乐(文学)对政治也有反作用。可以“群居相切磋”,互相启发;可以“怨刺上政”,以促使政治改善。当然不好的音乐(文学)也会加速政治的败坏,所以孔子要放郑声,季札也从《郑》中听出“其细也甚,民弗堪也”,认为“是其先亡乎?”但必须指出并不是真的有所谓亡国之音,而是靡靡之音助长了荒淫享乐的社会风气,从而使得政治败坏,以致亡国。有人片面地夸大了音乐(文学)对政治的反作用,认为音乐(文学)可以亡国,从而把对音乐(文学)的评论引入到神秘主义。

文学的中和之美
  孔子论诗,强调“温柔敦厚”的诗教。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又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佾》)。季札论诗,和孔子非常接近,注重文学的中和之美。他称《周南》、《召南》“勤而不怨”,《邶》、《鄘》、《卫》“忧而不困”,《豳》“乐而不淫”,《魏》“大而婉,险而易行”,《小雅》“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大雅》“曲而有直体”。更突出的表现是他对《颂》的评论:“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竟用了14个词来形容。发出的感叹是“至矣哉”,因为“五声和,八
  音平,节有度,守有序”,所以是“盛德之所同”。可见季札对中和美的推崇确实到了极至。
  所谓中和美,正是儒家中庸思想在美学上的反映。孔子认识到任何事不及或过度了都不好,事物发展到极盛就会衰落,所以他就“允执厥中”。在个人感情上也不能大喜大悲。龚自珍的“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就不合孔子的中庸标准。《世说新语》雅量门谢安听到“淝水之战”晋军胜利的消息,强制欣喜之情,以致折断屐齿⑥。顾雍丧子,心中很悲痛,可他强自克制,说:“已无延陵之高,岂可有丧明之责?”⑦体现在文学批评中,就是推崇抑制过于强烈的感情,以合于礼,要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对古典诗歌含蓄委婉风格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因为要抑制感情,所以往往是一唱三叹,而不是发露无余。文学的意境也因此深长有味,颇耐咀嚼。但这也是中国没有产生象古希腊那样的悲剧的原因之一。

印象式的文学批评
  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缺乏系统的理论,严谨的逻辑,往往是一鳞片爪即兴感悟式的文字。大量的诗话词话即属此种,而比较有系统的如《文心雕龙》《原诗》反倒是异类。像叶嘉莹先生所说,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是为利根人设的,西方的文学批评却是照顾钝根人。这样说起来,反倒是中国的文学批评形式似乎更为高明。如像司空图的《诗品》简直就是用诗的语言写成的,陆机的《文赋》也是精致的美文。不过,这种印象式的文学批评也有其弊端。因为利根人毕竟是少数,作者写的虽然是深造有得之见,而读者往往嗔目不知所云。比如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虽然是公认的杰作,不过对于“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何为“隔”与“不隔”也是聚讼纷纷。一方面虽然是读者的局限,如前所述,利根人毕竟是少数;另一方面,也在于概念的模糊性和不明确,以及表述的歧义性。而确实也有一些空疏的诗话词话,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象禅宗里的一些公案,一些和尚自称悟了,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但究竟悟没悟,天才知道。因为已经没有了可评判的标准。撇开这种批评方式的好坏不谈,只看它的根源,是肇端于先秦的。
  《论语》里有这样的记载: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八佾》)
  从前两则可见到对文学的批评相当灵活,特别是用到了联想。就象王国维摘取三句词来概括治学三境界,这也是印象式的批评。虽然作者未必然,而读者未必不然。这不同于张惠言硬指作者必有此用心那么死板。
  第三则和季札的评论很相似。季札是这样评论的:
  “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矣。’”
  《大武》是周武王的舞蹈,季札在赞美中有讽刺,即孔子所谓:“尽美矣,未尽善也。” 《韶箾》是舜的舞蹈,季札的赞美也无以复加,即孔子所谓:“尽美矣,又尽善也。”这里,季札的评论既是印象的批评,也是形象的批评。因为孔子和季札的观点立场和评论方式相近,所以我举《论语》来对照说明这篇文章的批评方式。

举例
  再举几个季札评论周乐的例子:
  “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
  “为之歌《魏》。曰:‘美哉,渢渢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
  “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
  “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
  ……
  都既是印象的批评,也是形象的批评。借着联想的翅膀,凭着通感,自然人事无所不及。

注释
①毛诗传笺通释卷一:诗入乐说
②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册
③孔丛子巡狩篇
④汉书食货志
⑤历代文论选
⑥⑦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读解

  这世上的事情,真如地覆天翻,此一时,彼一时也!季礼如此严肃正经、板著面孔一律称为“美好”的音乐、舞蹈,对今天的多数人来说,恐怕是不忍卒听,不忍卒观。同样,要是季札听见今日的《同桌的你》一类的流行歌曲,看见迪斯科一类的舞蹈,真不知要气死几回!

  毕竟,观念之间有了天壤之别。

  在季扎的时代,虽有民间小调、自娱自乐的歌舞,却是登不了大雅之堂——宗庙和朝廷。平民百姓既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更没有“懂得音乐的耳朵”、“懂得舞蹈的眼睛”去接受、欣赏、感受那些大乐大舞。他们是边缘上的人,永远无缘进入到、参与到达官贵人们的乐歌和乐舞之中去。也只有达官贵人、君子公卿们才会像季札那样把音乐舞蹈看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了不起的大事,才会那么一本正经、恭敬严肃地加以对待。

  其实这也不奇怪。在他们的心目中,音乐舞蹈是礼仪的一部分,是政治上的等级统治的辅助工具,作用就是维护等级制度和政治统治,如同奴仆必须为主子效力、服务一样,因而作歌现舞、只在宗庙和朝廷这两种场所中进行。老百姓即使削尖了脑袋,也不可能进得去。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现代评价

  我们无法说这样对待音乐和舞蹈有什么好或不好。这是历史的本来面目,那时拥有话语权力的人的观念就是如此。他们这样认为,也就照此去做。做了之后还要大发议论,一定要从中挖掘出深刻的含义来。比如《诗经》中的那些“国风”,不过是西周时各地方上的民间歌谣,平民百姓在劳作之余有感而发,率兴而作,哪里想得到什么圣人天子、治理下民、德行仁政之类!男女之间倾诉爱慕之情,征夫怨妇抒发内心的忧伤,辛勤劳作的农民表这对剥削者的不满和愤恨,同君子大人们心中所想的有什么必然联系?所以,季札的评论,以及后来儒生们的评论,不过是他们自己以自己的观念,先入为主地附会而已。一首《关睢》,本来在这时男欢女爱的爱情追求,却被解释为赞美“后妃之德”!

  这在我们今天看来是触目惊心和可笑的。照我们的观念,再也不可能像季扎那样去理解音乐和舞蹈,不可能板著面孔拿它们作说教的工具。政治制度的好坏,同音乐舞蹈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懂音乐舞蹈的人当中有好人,也有坏人;不懂音乐舞蹈的人当中也有好人和坏人。世事人情的复杂多变,哪里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去硬性框定?

  我们更愿意相信,音乐和舞蹈是人们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它们让人们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它们也让人通过自娱自乐来获得精神的轻松和解脱;它们也可以表达我们对天地人的思索;它们也可以表达我们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索和追寻。阳春白雪当然使我们高雅,而我们也不拒绝下里巴人。从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看来,春秋时期的音乐已有相当高的水平,而且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音乐、舞蹈各有特色。季札有幸欣赏鲁国演奏的周乐,并且作出令人信服的评论,为后世留下这篇珍贵的史料。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左丘明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猜您喜欢
赏析 注释 译文

美人赋

司马相如司马相如 〔两汉〕

  司马相如,美丽闲都,游于梁王,梁王悦之。邹阳谮之于王曰:“相如美则美矣,然服色容冶,妖丽不忠,将欲媚辞取悦,游王后宫,王不察之乎?”

  王问相如曰:“子好色乎?”相如曰:“臣不好色也。”王曰:“子不好色,何若孔墨乎?”相如曰:“古之避色,孔墨之徒,闻齐馈女而遐逝,望朝歌而回车,譬犹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见其可欲,何以明不好色乎?若臣者,少长西土,鳏处独居,室宇辽廓,莫与为娱。臣之东邻,有一女子,云发丰艳,蛾眉皓齿,颜盛色茂,景曜光起。恒翘翘而西顾,欲留臣而共止。登垣而望臣,三年于兹矣,臣弃而不许。

  “窃慕大王之高义,命驾东来,途出郑卫,道由桑中。朝发溱洧,暮宿上宫。上宫闲馆,寂寞云虚,门阁昼掩,暧若神居。臣排其户而造其室,芳香芬烈,黼帐高张。有女独处,婉然在床。奇葩逸丽,淑质艳光。睹臣迁延,微笑而言曰:‘上客何国之公子!所从来无乃远乎?’遂设旨酒,进鸣琴。臣遂抚琴,为幽兰白雪之曲。女乃歌曰:‘独处室兮廓无依,思佳人兮情伤悲!有美人兮来何迟,日既暮兮华色衰,敢托身兮长自思。’玉钗挂臣冠,罗袖拂臣衣。时日西夕,玄阴晦冥,流风惨冽,素雪飘零,闲房寂谧,不闻人声。于是寝具既陈,服玩珍奇,金鉔薰香,黼帐低垂,裀褥重陈,角枕横施。女乃驰其上服,表其亵衣。皓体呈露,弱骨丰肌。时来亲臣,柔滑如脂。臣乃脉定于内,心正于怀,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举,与彼长辞。”

赏析

【般涉调】哨遍_秋扇合欢制

曾瑞曾瑞 〔元代〕

秋扇

合欢制时人皆悦,斫湘川翠竹挑成篾。量分寸短长截,充直性见火随科。便屈节,盘圈攒柄,下漆投胶,按素练如秋月。龟背罗色同沉麝,柄分开白璧,圈贵定乌蛇。线缠着万缕黑龙须,囊鼓双飞玉胡蝶。样制孤高,停分无偏,圆成不缺。

【幺】自谓奇绝,要和时辈争优劣。得架大人权,比蒲葵白羽特别。识破也,其中隐漆,就里藏金,徒夸外面如冰雪。除一身外馀阴难籍,力难撑大厦,声不震惊蛰。中途见弃莫伤心,误世清谈谩争舌,几曾将溺庶携挈。

【耍孩儿】果然是弄巧番成拙,挽造化非同苟且。要移寒暑不由天,奈四时正气无邪。当胸卷地兵尘避,举手谩天日色遮。风云隔,本人间器物,妆世上英杰。

【幺】最难甘递互相抬贴,卖弄他风流酝藉。只能驱一握掌中风,几曾将烦暑除绝。偏宜皓齿歌金缕,不为生灵奏玉牒。临台榭,引歌声荡漾,牵情思和协。

【三煞】写天涯咫尺间,画云山千万叠。纵浮花妆饰皆虚设,见胚胎破绽难藏扌厭,有点污唵口替强打迭。无光摄,匹头上面阔,半路里腰折。

【二】苗稼枯木叶焦,涌泉涸井脉竭。晒曝得田亩龟纹裂,犹随酷吏临轩阁,不播仁风到窟实。民灾孽,障虚名有剩,慰残喘无些。

【尾】汗沾襟似沸汤,地烘炉如炼铁。比及盼得到白露中秋节,把四海苍生热杀也。

麈腰

千古风流旖旎,束纤腰偏称襄王意。翠盘中妃后逞娇娆,舞春风杨柳依依。喜则喜,深兜玉腹,浅露酥胸,拘束得宫腰细。一幅锦或挑或绣,金妆锦砌,翠绕珠围。卧铺绣褥酿春光,睡展香衾暗花溪。粉汗香袭,被底无双,怀中第一。

【耍孩儿】帐中偏惹情郎殢,特遗人劳心费力。选二色青红相配,拣四时锦绣希奇。剪行时蜀锦分花萼,针过处吴绫审聚绣堆。倒钩着金针刺,刺得丝丝密密,裁得那整整齐齐。

【六煞】裯痕儿似剪云,针脚儿如布虮,缝成倒凤颠鸾翼。穿花鸂氵鶒偏斜落,出水鸳鸯颠倒飞,浑乡得繁华异。高低中不剩,宽窄里元肥。

【五】青连红晚霞照楚山,红边青春云射渭水,玉纤款款当胸系。带儿絟十二白蝶舞,牙子对一双碧翠飞,望得些风流意。拘钤寂寞,抑勒孤凄。

【四】常常得靠柳腰,紧紧得贴素体。同行同坐同鸳被,本待遮藏秋水冰肌瘦,包弄春风玉一围,先泄漏春消息。纵不是你是昨□开罗叩,多应是我瘦损香肌。

【三】你不肯遮盖咱,咱须当遮盖你。刬地褪酥胸落着相思讳,不堪锦帐怀君子,好向嵬坡衬马蹄。你不比别衣被,有法度针线,无那儹轻衣。

【二】也不索托香腮转转猜,伸纤腰细细比,不索觑搂带裯裙儿禊。则这红罗鞋宽掩过多三指,翠当头横搀了少年围。若见俺风流婿,便知消减,不索先题。

【尾】为你知心腹倚仗着伊,可便半腰里无主戚。似这般无恩情不管人憔悴,我则向心坎上单单系着你。

古镜

起制轩辕始建,物来则应堪人羡,以此后人传。本形少规多圆,想在先,铜熔开金汁,泥固定沙模,倾写飞虹电。那的是良工绝妙,厚薄相称,周旋无偏。照临人世待时光。暗浥香尘度流年。纽氵齿青埃,背渍朱斑,面生绿鲜。

【幺】靠椓侵边,渍斑塞满龙蛇篆。八卦土匀填,绿云阚定寒泉。意信遣,着衣不睹。取火难通,空结愁云怨。一区光容沉匿,霞光皆杳,惠眼常禅。鄙哉无智不矜衒,仁者存心可哀怜,同心结罗带深穿。

【耍孩儿】香尘花晕银波浅,浮罩长庚甚远。濛濛皓月坠深渊,玉纨轻覆云笺。内明云暗无肖阐,里洁烟笼不郎然。尘内蟠龙渐,雾昏暗结,云翳相联。

【幺】青衣布满如蓝澱,烁烁寒光未转。可怜内洁几曾知,鸾台无用空悬。桃腮怎对施朱粉,宫额难临贴翠钿,不称风流愿。香奁宝砌,绣袋金圈。

【五煞】照妖镇释坛,护心保命全。分开后对成姻眷,乐昌暗结风流配。鲁肃深谋斩斫权。憔翠佳人倦,愁观衰貌,喜照芳妍。

【四】圆光净更清,菱花明更坚。可怜世事云千变,玉盘本洁蒙尘垢,皓月虽明障雾烟,云暗青霄掩,世情有分,物态无缘。

【三】古铜时下收,菱花何处选。今来特许良工见,气吹黯雾飞天外,手抚残云离月边。光彩如银练,高低善辨,貌陋能传。

【二】就中硬胜刚,外面软似绵。冰盆初破如刀剪,逢人射影停身分,睹物遗形在眼前。分明现,秋天朗朗,风露涓涓。

【一】分毫无缕瑕,光莹净玉宣。残云刮地西风卷,寒光皎洁明盈室,素魄团圆照满天。似银汉冰盘转,鉴窥星斗,照耀山川。

【尾】据坚平明正清,非为俺自专。若回光返照仁人面,廉洁分明自然显。

思乡

辇毂下人生有幸,乐太平歌舞同欢庆。金绮陌玉娉婷,间笙簧歌转流莺。斗驰骋,粉浓兰麝,肌莹琼酥,花解语娇相并。旦暮花魔酒病,诗酬酢好句,词赓和新声。樱唇月下吕玉箫,春笋花前按银筝。正宴乐皇都,忽忆吴山,顿思越景。

【幺】书剑南行,或征或止无定,飘泊若云萍。驾孤舟一叶帆轻,似脱颖,辞九重凤阙,快万里鹏程。无名利徒奔竞,自愿瞰东南形胜。湖山留客醉,花柳系人情。梯航海峤暮云黄,轿马烟岚乱山青。屡曾经,莲渚芦汀。

【耍孩儿】山屏锦幛繁花盛,雪霁风和雨晴,良工着色画难成。竹疏梅淡轻盈,竹穿坏壁凉阴浅,梅枕寒流瘦影清。贪幽净,懒趋权势,不就功名。

【幺】蹉跎到处闲蹭蹬,不觉秋霜鬓冷。客窗几度梦朝京,忆松楸败境荒荆。见新人百倍增千倍,问故友十停无九停。咱徼幸,尚天涯流落,海角飘零。

【三煞】涎乾沿壁蜗,翅殭守冻蝇。羁縻人舟缆桩橛钉。迟留荆楚悲王粲,久困长沙叹贾生。思薄命,钱未尝满贯,粮不足空瓶。

【二】虽然动的脚根,何曾转的眼睛,杜鹃啼感动归家兴。羡孤云易举离南浦,无双翼高飞过渭城。行装并,载满船风月,十里旗亭。

【尾】剡溪水半合,山阴雪欲平。还乡子安道无踪影,不回棹先生望谁请。

羊诉冤

十二宫分了巳未,禀乾坤二气成形质。颜色异种多般,本性善群兽难及。向塞北,李陵台畔,苏武坡前,嚼卧夕阳外,趁满目无穷草地。散一川平野,走四塞荒陂。驭车善致晋侯欢,拂石能逃左慈危。舍命于家,就死成仁,杀身报国。

【幺】告朔何疑,代衅钟偏称宣王意。享天地济民饥,据云山水陆无敌。尽之矣,駞蹄熊掌,鹿脯獐豝,比我都无滋味。折莫烹炮煮煎熛蒸炙,便盐淹将卮,醋拌糟焙。肉麋肌鲊可为珍,莼菜鲈鱼有何奇,于四时中无不相宜。

【耍孩儿】从黑河边赶我到东吴内,我也则望前程万里。想道是物离乡贵有些峥嵘,撞着个主人翁少东没西。无料喂把肠胃都抛做粪,无水饮将脂膏尽化做尿。便似养虎豹牢监系,从朝至暮,坐守行随。

【幺】见一日八十番觑我膘脂,除我柯杖外别有甚的。许下浙江等处恶神祗,又请过在城新旧相知。待赁与老火者残岁里呈高戏,要雇与小子弟新年中扮社直。穷养的无巴避,待准折舞裙歌扇,要打摸暖帽春衣。

【一煞】把我蹄指甲要舒做晁窗,头上角要锯做解锥,瞅着颔下须紧要栓挝笔。待生撏我毛裔铺毡袜,待活剥我监儿石覃皮。眼见的难回避,多应早晚,不保朝夕。

【二】火里赤磨了快刀,忙古歹烧下热水,若客都来抵九千鸿门会。先许下神鬼飏了前膊,再请下相知揣了后腿。围我在垓心内,便休想一刀两段,必然是万剐凌迟。

【尾】我如今剌搭着两个蔫耳朵,滴溜着一条麄硬腿。我便似蝙蝠臀内精精地,要祭赛的穷神下的呵吃。

村居

人性善皆由天命,气清浊列等为贤圣。万物内最为灵,又幸为男子峥嵘。要自省妍媸贵贱,寿夭穷通,这几事皆前定,使不着吾强我性。叹时乖运拙,随坎止流行。既知钟鼎果无缘,好向林泉且埋名。除去浮花,修养残躯,安排暮景。

【幺】量力经营,数间茅屋临人境,车马少得安宁。有书堂药室茶亭,甚齐整。鱼池内菱芡,溪岸上鸡鹅,壮观我乘高兴。缫车响蝉声相应,妻蚕女茧,婢织奴耕。陇头残月荷锄歌,牛背夕阳短笛横,听农家野调山声。

【耍孩儿】虽然蔬圃衠畦径,搀造化夺时发生。也和治世一般平,桔槔便当权衡。堤防着雨涝开沟洫,准备着天晴浍水坑。栽排定,生涯要久远,养子望聪明。

【幺】把闲花野草都锄净,尚又怕稊稗交生。桑榆高接暮云平,笋黄菜绿瓜青。葫芦花发香风细,杨柳阴浓暑气清。开心镜,静观消长,闲考亏盈。

【五煞】菜老便枯,菜嫩便荣,荣枯消长教人为证。菜因浇灌多荣旺,人为功名苦战争。徒然竞,百年身世,数度阴晴。

【四】兴来画片山,闲来看卷经,推敲访友针诗病。消磨世态杯中酒,聚散人情水上萍。心方定,但缘有酒,与世忘形。

【三】无愁心自安,高眠梦不惊,不乏衣食为侥幸。身闲才见公途险,累少方知担子轻。成家庆,顽童前引,稚子随行。

【二】樵夫叉了柴,渔翁扳了罾,故来下访相钦敬。盘中熟笋和生菜,瓮里新醅泼酉占清。行歪令,饮竭正盏,斟满罚觥。

【尾】渔说了强,樵说他能。我攒颏抱膝宁可听,闲看会渔樵壮厮挺。

赏析

【越调】凭阑人 题情

贯云石贯云石 〔元代〕

花债萦牵酒病魔,谁唱相思肠断歌?旧愁没奈何,更添新恨多。
  昨日欢娱今日别,满腹离愁何处说?一声长叹嗟,凭阑人去也。
  冷落桃花扇影歌,羞对青铜扫翠蛾。风流情减多,未知是若何?
  情泪新痕压旧痕,心事相关谁共论?黄昏深闭门,被儿独自温。
  懒对菱花不欲拈,愁理晨妆不甚タ。玉纤春笋尖,倦将脂粉添。
  红叶传情着意拈,书遍相思苦未タ。诉愁斑管尖,旋将心事添。
  梦里相逢情倍加,梦断香闺愁恨多。梦他憔悴他,争如休梦他。
赏析

【中吕】醉高歌过喜春来 题情

贯云石贯云石 〔元代〕

自然体态温柔,可意庞儿奈羞。看时节偷眼将人溜,送与人些风流证候。
  蜂媒蝶使空迤逗,燕子莺儿不自由。恰便似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能够折入手,
空教人风雨替花羞。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毛泽东 〔近现代〕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新郎·寄丰真州

戴复古戴复古 〔宋代〕

忆把金罍酒,叹别来光阴荏苒,江湖宿留。世事不堪频着眼,赢得两眉长皱。但东望故人翘首。要落山空天远大,送飞鸿北去伤怀久。天下事,公知否?
钱塘风月西湖柳,渡江来百年机会,从前未有。唤起东山丘壑梦,莫惜风霜老手,要整顿封疆如旧。早晚枢庭开幕府,是英雄尽为公奔走。看金印,大如斗。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龙吟·落花飞絮茫茫

文廷式文廷式 〔近现代〕

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游丝窗隙,惊飙树底,暗移人世。一梦醒来,起看明镜,二毛生矣。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都未称,平生志。
我是垦塞倍客,二十年、软红尘里。无言独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待骖鸾归去,层霄回首,又西风起。

赏析 注释 译文

生查子·旅思

吴伟业吴伟业 〔清代〕

一尺过江山,万点长淮树。石上水潺潺,流入青溪去。
六月北风寒,落叶无朝暮。度樾与穿云,林黑行人顾。
赏析

绿头鸭(七夕)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叹飘零。离多会少堪惊。又争如、天人有信,不同浮世难凭。占秋初、桂花散采,向夜久、银汉无声。凤驾催云,红帷卷月,泠泠一水会双星。素杼冷,临风休织,深诉隔年诚。飞光浅,青童语款,丹鹊桥平。
看人间、争求新巧,纷纷女伴欢迎。避灯时、彩丝未整,拜月处、蛛网先成。谁念临州,萧条官舍,烛摇秋扇坐中庭。笑此夕、金钗无据,遗恨满蓬瀛。欹高枕,梧桐听雨,如是天明。
赏析 注释 译文

念奴娇·梅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疏疏淡淡,问阿谁、堪比天真颜色。笑杀东君虚占断,多少朱朱白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不借春工力。骨清香嫩,迥然天与奇绝。
尝记宝篽寒轻,琐窗人睡起,玉纤轻摘。漂泊天涯空瘦损,犹有当年标格。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
© 2023 全齐百科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