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翚

刘子翚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生平

  刘子翚之父刘韐在靖康之难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死。刘子翚时年30岁,接到噩耗后,悲愤交集,与其兄刘子羽、刘子翼扶柩返里,守制庐墓三年。服除后,以父荫补承务郎,为兴化军(治今福建莆田)通判,后因体弱多病辞职。辞归武夷山,主管冲佑观,讲学传道,常徘徊涕泗于父兄墓地,累日不返。妻死不再娶,事继母吕氏,教育侄子刘珙,克尽孝友之道。

  朱松在建州临终时,以子朱熹托付刘子翚教养,并对朱熹说,“籍溪胡原仲、白水刘致中、屏山刘彦冲,此三人者,吾友也。其学皆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之听,则吾死不恨矣。”朱熹向刘子翚请教入道门径和次第,刘子翚告诉朱熹从《易经》中得到入道的门径,并以“不远复”三字告诫朱熹。刘子羽待朱熹如子侄,为朱熹之义父,给朱熹取字元晦,希望他成为一个外表不露、道德内蓄之人。朱熹自认为元者四德之首,愧不敢当,就自己改字仲晦。朱熹后来将儒学发扬光大,成为理学大师,得益于刘子翚的悉心培养。

  刘子翚无子,以兄刘子羽最小儿子刘玶为后,47岁时病逝,追谥文靖公。遗著由嗣子刘玶编为《屏山集》20卷,朱熹为之作序。宗杲曾作《刘子翚像赞》,称其“财色功名,一刀两断。立地成佛,须是这汉。”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生平

  刘子翚之父刘韐在靖康之难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死。刘子翚时年30岁,接到噩耗后,悲愤交集,与其兄刘子羽、刘子翼扶柩返里,守制庐墓三年。服除后,以父荫补承务郎,为兴化军(治今福建莆田)通判,后因体弱多病辞职。辞归武夷山,主管冲佑观,讲学传道,常徘徊涕泗于父兄墓地,累日不返。妻死不再娶,事继母吕氏,教育侄子刘珙,克尽孝友之道。

  朱松在建州临终时,以子朱熹托付刘子翚教养,并对朱熹说,“籍溪胡原仲、白水刘致中、屏山刘彦冲,此三人者,吾友也。其学皆有渊源,吾所敬畏。吾即死,汝往父事之,而唯其言之听,则吾死不恨矣。”朱熹向刘子翚请教入道门径和次第,刘子翚告诉朱熹从《易经》中得到入道的门径,并以“不远复”三字告诫朱熹。刘子羽待朱熹如子侄,为朱熹之义父,给朱熹取字元晦,希望他成为一个外表不露、道德内蓄之人。朱熹自认为元者四德之首,愧不敢当,就自己改字仲晦。朱熹后来将儒学发扬光大,成为理学大师,得益于刘子翚的悉心培养。

  刘子翚无子,以兄刘子羽最小儿子刘玶为后,47岁时病逝,追谥文靖公。遗著由嗣子刘玶编为《屏山集》20卷,朱熹为之作序。宗杲曾作《刘子翚像赞》,称其“财色功名,一刀两断。立地成佛,须是这汉。”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学创作

  刘子翚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就是他的学生。钱钟书先生称朱熹是“道学家中间的大诗人”,而称他是“诗人里的一位道学家”(《宋诗选注》),在宋代诸多道学和诗歌兼习的作家中,他是沾染“讲义语录”习气、“头巾气”最少的一位。与韩驹、吕本中、曾几等交游唱和,故诗歌造诣颇高。风格比较清爽明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风格高秀,不袭陈因”。其五言诗感慨含思,“幽淡卓练,及陶、谢之胜,而无康乐繁缛细涩之态”(《宋诗钞·屏山集钞序》)。朱熹在《屏山集跋》中评价说:“先生文辞之伟,固足以惊一世之耳目,然其精微之学、静退之风,形于文墨,有足以发蒙蔽而销鄙吝之心者,尤览者所宜尽心也。”(《屏山集跋》)在他的五言,尤其是五言古诗中可以获得这种印象。他的绝句佳作颇多,写景抒情擅长以明快的笔调表现深细的构思,表现出一个理学家特有的格物和体验工夫。

  刘子翚受其父爱国思想影响很深,早年游秦、洛、赵、魏时,就注意搜访古迹,了解历史,以体会国家兴衰规律,南渡后虽隐居乡里,但无时不忧国,唯因病魔缠身,无力请缨,壮志难酬,因而写入诗中,多以长篇或组诗全景式地反映社会时事,如《望京谣》、《谕俗十二首》等。《汴京纪事》二十首前七首纪国都沦陷,后十三首忆往日繁华,以对比见感愤,殆若“诗史”,历来为人瞩目。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文学创作

  刘子翚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就是他的学生。钱钟书先生称朱熹是“道学家中间的大诗人”,而称他是“诗人里的一位道学家”(《宋诗选注》),在宋代诸多道学和诗歌兼习的作家中,他是沾染“讲义语录”习气、“头巾气”最少的一位。与韩驹、吕本中、曾几等交游唱和,故诗歌造诣颇高。风格比较清爽明快,《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风格高秀,不袭陈因”。其五言诗感慨含思,“幽淡卓练,及陶、谢之胜,而无康乐繁缛细涩之态”(《宋诗钞·屏山集钞序》)。朱熹在《屏山集跋》中评价说:“先生文辞之伟,固足以惊一世之耳目,然其精微之学、静退之风,形于文墨,有足以发蒙蔽而销鄙吝之心者,尤览者所宜尽心也。”(《屏山集跋》)在他的五言,尤其是五言古诗中可以获得这种印象。他的绝句佳作颇多,写景抒情擅长以明快的笔调表现深细的构思,表现出一个理学家特有的格物和体验工夫。

  刘子翚受其父爱国思想影响很深,早年游秦、洛、赵、魏时,就注意搜访古迹,了解历史,以体会国家兴衰规律,南渡后虽隐居乡里,但无时不忧国,唯因病魔缠身,无力请缨,壮志难酬,因而写入诗中,多以长篇或组诗全景式地反映社会时事,如《望京谣》、《谕俗十二首》等。《汴京纪事》二十首前七首纪国都沦陷,后十三首忆往日繁华,以对比见感愤,殆若“诗史”,历来为人瞩目。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作者《刘子翚》的诗文
赏析

次韵蔡学士岩桂

刘子翚刘子翚 〔宋代〕

才应摛藻大明宫,戏咏岩花属意工。
酷爱清香凌鼻观,更欣佳句愈头风。
赏析

潭溪十咏·怀新亭

刘子翚刘子翚 〔宋代〕

茅檐入竹低,旷野时寓目。
寂寂农家春,新秧满田绿。
何时稻登场,秋山响蓬朴。
赏析

潭溪十咏·橘林

刘子翚刘子翚 〔宋代〕

木奴困新移,憔悴雪霜侵。
呼童翦其颠,割爱虑已深。
会待春气回,青枝补故林。
赏析

道中

刘子翚刘子翚 〔宋代〕

微风收宿霭,细路绕平皋。
石乱春溪急,山寒晓月高。
鸟声时出树,花气欲侵袍。
行役兼清赏,驱驰未觉劳。
赏析

次韵张守酴醾二首

刘子翚刘子翚 〔宋代〕

退食黄堂喜自公,不妨幽兴嘱芳丛。
双旌不出閒春昼,大笔微吟缀祖风。
老矣交朋今日少,飘然游宦异乡同。
杖藜约我过南浦,贤圣时时为一中。
赏析

观胡文定公手墨因求别本

刘子翚刘子翚 〔宋代〕

温温文定公,至道夙所钦。
神超虽缅邈,余英壮儒林。
正容阅真翰,默默流至音。
不事八法奇,天成写幽襟。
有如瀚海鸿,随波自浮沉。
又如太虚云,舒卷杳莫寻。
乃知晋魏还,笔端有哇淫。
弃藁竞韬藏,非将玩球琳。
庶几字画间,可以求其心。
清伊一派流,汇作万太深。
沟渠有暴盈,淟涊时见侵。
投胶了不难,公以独力任。
我惭步趋晚,悠然寄孤吟。
流风在目前,著鞭要骎骎。
愿分墨本余,刻之苍岸阴。
大块有动摇,斯文无古今。
赏析

寒中偶书

刘子翚刘子翚 〔宋代〕

寒从何处来,凛色照闽楚。
挹之霜松下,清澹不成雨。
豪生小病之,一笑窥寰宇。
天转隐江湖,吾心正如许。
赏析

古松

刘子翚刘子翚 〔宋代〕

手植知何代,枞枞万盖齐。
韵清琴易写,干直鸟难栖。
惨淡连云坞,鬅鬙荫石溪。
刳明虽小用,曾照路人迷。
赏析

寄致明并纪惠雁观梅之旧

刘子翚刘子翚 〔宋代〕

稚刘於我最多情,此日诗筒不绝声。
孤雁相依真得地,早梅一粲又倾城。
向来兰好知谁许,病后霜林懒独行。
小几清香慰临别,极知了了万缘轻。
赏析

读士特诗集

刘子翚刘子翚 〔宋代〕

谁将家集到书帷,故喜风骚擅一时。
快读祗愁雌霓误,流传不但落枫奇。
唱酬滥许联东野,叙引仍欣得牧之。
生死穷途天不恤,虚名安用日星垂。
© 2023 全齐百科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